医技知识丨出伏后暑湿秋燥交替 该如何养生?
湖州自古就有“十八只秋老虎”的说法,就算出伏也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就会降温,要等到真正的秋天来临,往常都要到9月中旬之后。
夏秋之交,也是暑湿和秋燥两种状态的过渡时期,湖州长兴县中医院呼吸科中医师毕华剑提醒市民,当下中医养生,滋阴润燥之余,还应注意清暑祛湿,大部分人群会逐渐出现秋季干燥症状,少部分人群体内可能还积聚有夏季的暑湿,因此养生方法也是因人而异。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经过长夏之后,若时常有困倦、乏力、腹泻等暑湿表现的人,当下还应以健脾祛湿为主。可以多实用一些扁豆、苡米、陈皮之类祛湿的食物。

医生在为患者把脉
若是当下已出现了毛发干枯、鼻咽干燥、皮肤皲裂、大便干结等症状,那说明是体质偏燥,面对将到来的秋冬季节,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可以食用莲藕、梨、百合、蜂蜜、麦冬、太子参、桑叶等食物,应尽量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节气的到来,昼夜温差将逐步增大,市民要及时增减衣物,以防着凉感冒。锻炼身体时间也不宜过早,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通过运动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古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适量运动也是健康减肥的首选方案。
此外,相比于冬季的早睡晚起,当下养生的睡眠要求是早睡早起。随着日的缩短,晚上睡觉时间要逐步提前。人们体内的阴阳本来是很平衡的,白天劳累对身体的损伤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进行自我修复,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复了。如果晚上睡眠没有保证,导致人体的免疫机制被打乱,小病得不到修复,就会变成大病。因此,年轻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时。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由夏入秋应注意,因贪凉就大吃冷饮、洗冷水澡、久吹空调等习惯要逐渐改掉。另外也不应过分地进补,可吃一些清爽润肺的食物,注意平衡饮食,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腻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