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文化 >> 详情

诗歌成都

发布时间:2014-05-22作者/来源:

成都的诗歌气息是自杜甫草堂飘出的。三间茅屋,一围竹篱,半径园圃,我们民族最优秀的诗人曾在这里住过三年零九个月。农舍简陋,主人清贫,屋顶漏雨,泥墙透风,然而这里却产生过这样伟大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当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妇挈幼,流落至锦城,靠多方筹措,才在浣花溪旁建起这三间草堂。谁能想到,当初捉襟见肘的蓬门柴扉,如今却成了中国的一处诗歌圣地,“月白风清一草堂”,人人希冀在后世复原的茅屋里觅到一丝诗圣的踪迹,在清苦的几案摆设间捕捉一缕最精妙纯正的汉语诗魂。

当年,虽不富足,诗人的生活暂时是安逸闲暇的。四棵松,五株桃,种竹植树,枕江结庐,诗人常常与朋友纵酒啸歌其中。他有过这样欢乐的心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也有过朋友相聚的喜悦:“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也有过虽处江湖之远而仍然不灭的忧心:“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杜甫在这儿写下了二百四十首诗,占了他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三。在这儿,他虽然像贫民一样活着,却像上帝一样观望着人间的苦乐点滴。冯至说过,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后来,在失去庇护告别草堂之后,杜甫又过上了无梗飘萍的生活,“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至贫病而卒。所以,我们真的有理由感谢草堂,感谢锦城浣花溪畔的这一处乐土,若非有此,后世不知会损失多少精神享受。

多么熟悉!那些从少时就伴随我们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浑若天成的句子正是从草堂走出,从诗人穷愁潦倒颠沛流离的羁旅中走出,穿越千年,飘风栉雨,吟哦在现代的唇齿间,融铸进我们的民族记忆里,那些节奏,虽然很古老,却永远妥帖地注释着中国的历史;那些韵脚,总是很精准,都无不镶嵌进中国人的心灵。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杜甫所代表的唐诗,正是中国民族性的缔造元素之一。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被唐诗浸润过的中国,该欠缺多少情致与力量。我始终认为,一个文化中国,甚至比一个地域上的中国或一个政权上的中国,拥有更强大更绵厚的凝聚力。

  年轻时我是喜欢李白的,喜欢他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劲儿,喜欢他舞剑邀月的潇洒狂态,喜欢他放浪不羁的飘逸仙姿。喜欢杜甫是后来的事。一种更隐忍更辛苦因而更沉入的人生,一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儒家情怀,总要等待更为成熟的心灵来呼应。国家不幸诗家幸。读三吏三别,为民生疾苦而揪心;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忧时济世之心而感动;读登高,为诗人的灾病而唏嘘;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是和诗人一起喜不自胜欢呼雀跃……读啊读啊,读他的穷愁潦倒飘零辗转,读他的忧国忧民兴亡有责,终于读出另一种诗歌之美,这美深沉郁结,庄重雄浑,非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难以去爱。李白当然是天才,他飘然出尘,神龙无踪。而杜甫,却堕进了最深的人间泥淖,最终成了这个多难民族高贵的代言人。

  伫立于草堂,门庭若市,人们怀着敬重与追思,不自觉地放轻脚步。我似乎体会到了诗歌的力量,并不是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立竿见影的力量,而是能让千载之下的人们,永远心怀高贵的悲悯与理想,去面对纷扰世界和悲欣人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有些高贵的心性,宇宙中那些不灭的热情,是否就是这样传承下来?诗歌,是否正因此而不朽? 

  走出草堂,是浣花溪公园。一个老人正用一支粗毫蘸水在路面练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我们在一旁赞赏不已,他微笑着,停下,指着我们前方,说有一条诗歌大道,“很壮观的,一定要走一走!”我们感染于他的自豪,一路走去,竟走入了一条以诗铺地的诗歌长廊,走入了久远的中国诗歌史,从诗经、楚辞开篇,直至新文化运动前夕,历朝历代杰出诗人的名篇名句一路铺就,纵横三千年,绵延四百米。那真是一条诗歌的长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一泻而下。一路走一路吟诵,多么熟悉,而又多么新鲜,连一句“春眠不觉晓”也仿佛永远读不够似的。又是多么骄傲!因为我的民族就是吟诵着这样美丽的句子从远古走到今天,因为世界各地似乎还没有这样以诗歌为主题的公园,因为这公园的美好胜于所有花团锦簇的堆砌。只有成都呵,这个悠闲安逸的城市,将诗歌以如此“壮观”的形式展览给我们,让我们震撼、陶醉、倾倒。仅为此一条,我也将衷心热爱这座城市。

  这古老的诗歌大道会一直绵延下去,但前面的篇章如此精彩绝伦,后来者该如何努力,才能毫无愧色地进入这条大道啊——在成都,我暗暗期许着一次跟这个时代相称的伟大的诗歌复兴。

                                              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