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办组织召开《如何做好反转教学 & PBL联合反转教学在普外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会议
4月25日下午,医院组织召开了《反转教学和PBL联合反转教学在普外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专题会议,会议由科研办董艳科长主持,PBL联合反转教学在普外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课题组成员,以及长兴县中医院医学实习生参加了本次会议。课题负责人周余人院长为本次会议致辞。
周余人院长指出,医学教育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普外实习作为医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的关键环节,始终面临着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失衡的挑战。传统带教模式下,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输出,难以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热情;而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与反转教学的融合,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反转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知识传递、课中能力培养的模式重构,让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战场”;PBL则以真实病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契“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更能让实习生在“做中学”中提升诊断思维、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这正是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作为本课题的负责人和团队负责人,我院普外教学团队已围绕PBL+反转教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构建了“三维一体”教学模型:课前:通过微课视频、案例库推送基础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输入”;课中: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切入点,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结合临床跟诊与反思日志,强化知识应用与临床思维养成。实践数据显示,采用该模式后,实习生的病例分析合格率、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向“主动查资料、争着讲病例”,这种学习内驱力的激发,正是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当然,课题组也清醒认识到不足:如何平衡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怎样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常态化带教机制?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接着,外二科陈秋主任从什么是反转课堂(what)、为什么要用反转课堂(why)、怎样设计反转课堂(how)3个部分分享了《如何做好反转教学》,希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能实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科学有序把控课堂秩序,用丰富的AI大数据资源支撑互动教学,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如何以临床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在解决真实病例的过程中,主动整合知识、提升临床思维,于是有了课题组关于如何引导医学实习生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反转教学相结合的思索和在普外科的具体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了2024年度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接着,科研办董艳科长从科研课题申报的视角和医院对于临床教学的要求,和大家一起解读了《PBL联合反转教学在普外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接着,陈秋主任给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实习生们布置了5月课题组互动的要求,计划在5月14日下午举办下一次的课题活动,六个组长,按照序号,正好是三个一组。单号组是正方,双号组是反方组织辩论赛,主题是:外科实习生是否应早期接触临床操作?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桥梁,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议题。今天,课题组聚焦反转教学与PBL联合反转教学在普外实习中的应用,邀请各位带教师资和课题组成员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让“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期待通过“理论研讨+实战经验+技术赋能”的多元交流,形成以下共识:(1)以学生成长为圆心:始终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让每一次带教都成为点燃学生职业理想的契机;(2)以创新融合为半径:打破“为改革而改革”的误区,让PBL、反转教学等模式真正服务于临床能力培养,避免流于形式;(3)以协同共进为周长:希望通过搭建跨医院、跨学科的交流平台,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让“小课题”产生“大辐射”效应!正如周余人院长职称所言,医学教育是“良心工程”,临床带教更是“慢功夫”。今天的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本次课题为纽带,携手探索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医学教学模式,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医者贡献智慧与力量!